为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我院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现将第3周教学听评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周共听评课程14门,涉及康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教学单位,覆盖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多个专业。课程评分分布如下:
B等(70—90分):13门(占比92.86%)
C等(60—70分):1门(占比7.14%)
整体教学质量稳定,但部分课程仍存在共性及个性问题需针对性优化。
二、共性问题分析
1. 课程思政融入不足
共7门课程(占比50%)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够、融入方式单一的问题,例如《外科护理学2》《健康评估》等课程未能结合专业特色有效设计思政案例。
2. 师生互动不足与课堂氛围稍差
互动不足:9门 课程(占比64.29%)存在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
前排空置率高:3门课程(占比21.43%)(如《疼痛康复》《内科护理学》等)前三排未坐满,影响课堂秩序与教学效果。
学生纪律问题:2门课程(占比14.29%)(《康复功能评定学》《疼痛康复》)出现学生玩手机、讲话等的情况。
3. 教学设计与信息化应用不足
PPT设计缺陷:5门课程(占比35.71%)存在文字过多、字号过小、图片少等问题(如《健康心理学》《护理教育学》)。
智慧化工具利用不足:7门课程(占比50%)未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4. 课堂时间管理不合理
4门课程(占比28.57%)(如《老年护理学》《安宁疗护》)存在进度把控不合理、案例讲解时间分配失衡等问题。
5.专业课“两性一度”不足
课程内容未能较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不同学科间知识衔接、知识融合度不高。课程内容难度稍低、高阶性、挑战度不够,不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个性问题汇总
1. 教学规范类
《护理教育学》:未执行师生问好礼仪。
《生物化学》:教师声音较小,后排学生听讲困难。
2. 资源保障类
《外科护理学》:部分学生未携带纸质教材。
3. 内容设计类
《安宁疗护》:临床案例典型性不足,学生印象不深刻。
四、重大问题分析
本周《康复功能评定学》课堂出现教师长时间未讲课、让学生自习的情况,属于课堂重大教学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进度把控上的严重不足,建议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学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避免再次出现此类事件。
五、改进建议
1.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组织思政教学专题培训,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设计案例(如护理伦理、医者仁心等主题)。
2. 优化课堂互动与纪律管理
推广“小组讨论”“即时问答”等互动模式,实施“前排优先加分”制度,提升学生积极性。
加强课堂纪律巡查,重点关注自习时间安排与电子设备使用规范。
加强学风管理,提高前三排落座率,抬头率,课堂参与率。
3. 提升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水平
开展PPT制作培训,明确字号(≥24号)、图文比例(文字精简,图表占比≥30%)等标准。
推广“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鼓励教师设计在线测验、实时反馈环节。
4. 完善教学支持服务
为《外科护理学》等课程提供教材备用本,确保学生课堂资源充足。
针对《生物化学》等课程,建议教室配备便携麦克风,优化扩音设备。
五、优秀案例
《健康心理学》(周丽):评分89分(B等),教学内容逻辑清晰,课堂节奏把控良好,建议进一步优化PPT视觉设计。
《中医学概论》(文宇恒):评分88分(B等),课堂节奏把握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好。
总结:本周教学整体平稳,但需重点关注思政融入、互动设计与信息化应用。请各院系督促教师针对性整改,教务处将于下周开展“回头看”专项检查。
康养学院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