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卫校工作>>双示范建设材料>>正文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业建设基础 附件5.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建设计划
2018-06-15 09:46  

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建设计划

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卫生职业岗位不断出现,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市委已将康养产业作为我市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发展,这必然需要教育、医疗、保健等与人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医学作为支撑。目前我国开展康养人才培养的医学院校不多,我院作为川西南唯一的医学院院校,势必将承担起相关人才培养的重任。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发展前景

加快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技岗位和医学相关产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满足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亦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攀枝花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于1972年。也是一所涵盖本科、专科、中职等多学历层次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攀枝花学院二级学院。2017年学院专业设置以医学护理为主,设有1个护理学本科专业,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3个专科专业以及护理、中医康复保健等2个中职专业。学院将以四十五年医学护理办学经验为依托,逐步使专业设置扩展到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养生、休闲体育、旅游康养等与健康养生养老相关的专业,致力于为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 持和智力保证。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本专业已累计为社会培养15000余名毕业生,在校学生894人,就业率达到95%

(三)护理实训条件

学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室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其中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场地面积900平方米,有护理专业实训室13间,能同时容纳200多人实验实训。包括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ICU模拟病房等仿真实训室。实训室配备了多功能护理模型人、高级静脉注射手臂模型、男(女)性导尿模型、灌肠模型、多媒体中控系统等高级仿真模拟实验实训设备总值418.1万元,能够满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训项目。现有教学实习医院12个,其中包括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办学方向,先后与德国、日本、荷兰、 澳大利亚等国外医学院校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生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教师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6人。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办学方向,先后与德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外医学院校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生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将创新机制、精准定位,致力于为康养产业发展培养梯级专业人才,并大力开展康养产业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培育推广康养模式,推动康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树立“以人文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职业教育新观念,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以院校合作为平台,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制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始终,提升教学质量。

(二)专业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建设目标

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寛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学生服务社区,具备养生、康复、老年照护的工作能力,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加强市场调研和学术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南方阳光康养与医养结合的护理照护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积极开拓市场,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为省内外康养企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康养人才。

2.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发挥行业、医院和专业建设机构的作用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护理专业技能课程按照相应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要求,采用专业核心课程加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理论和临床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护士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 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努力引进护理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不少于3人,每年派出2-3名教师外出脱产进修,专任教师定期到医院、养老机构等单位实践锻炼。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构建知名教学团队。以聘任客座教授的方式,聘请校外医学专家、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来我院讲学。派出教师到境外、国外培训学习,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双语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打造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能力。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每年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树立差异化的人才需求培养理念,着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使学期课程分布更加科学、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整合教学内容,减少教学内容重复,增设能力培养、方法学、文化与护理职业素养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师生网上学习互动平台,实现教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辅导、批改作业。加大《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的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与举措

(一)完善具有临床、康养职业胜任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护理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对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135”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按岗位任务、行业准入标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三个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融合;五个共同: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研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进行教学管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完善考核制度。

1.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率

“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实习期满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集中培训,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率。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达60%以上。

2.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对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准入资格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结合岗位的需求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与医院护理专家共同制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层面的基础上,按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划分课程的内容和范围,指定所需达到目标,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确定考核标准。调整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康养医学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区,具备养生、康复、老年照护的工作能力,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南方阳光康养与医养结合的护理照护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

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

建立开放教学网络资源环境,搭建多媒体和教学网络平台,建立《护理学基础》主干课程的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以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优秀教学视频、习题库等信息资源库,使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利用数字化校园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完善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务、电子学籍和资产等信息系统。

4.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改革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方面有机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统一。深入开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强化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抽象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进行仿真训练,使学生及早了解临床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模式改革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与评价,适应并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加强网络题库建设,推行“在线考试”,以降低考试成本,提高考试效率,促进考风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验)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方法与运行机制,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重视来自医院和社会的评价,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建立开放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三率”(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资格获取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核心指标,构建学校考核、医院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6.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规范的实验实训记录档案和设备台账及设备使用记录,保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根据护理工作岗位任务需求,以临床职业环境为标准,以满足学生综合实训需要为目的,建立“教、学、做”合一的护理实训基地。学校将在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优化整体布局,充实、更新仪器设备,建立具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示范性护理实训基地,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过硬、业务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经过培养,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40。聘任企业专家和岗位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传帮带制度,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师德培养、临床技能实践、技能达标训练和考核,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引进紧缺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师资不少于5人,以聘任客座教授的方式,聘请校外医学专家、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来我院讲学。

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聘任1名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掌握行业最新发展状况,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在专业发展上有前瞻性,能够围绕本专业建设的目标,开展有效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并发挥业务指导能力和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骨干教师培养: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重点培养,选派骨干教师到医院(企业)进行临床进修、参加国内外培训、技术研讨会、技能大赛等,主持或参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课题,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护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派出教师到境外、国外培训学习,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双语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打造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能力。

青年教师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行业进修或参加师资培训,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技能考核标准、传帮带制度等,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说课比赛、教案比赛等,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鼓励专任教师参加临床进修,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和考评员证,建成一支掌握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掌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和专业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学队伍。

兼职教师培养:聘请护理专家或技术能手20名,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考核机制、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院校合作管理机制。为满足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确保我校实习学生有相应的教学示范场所和实训场所,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44个,已建成国家三级医院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监督局(所)6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个,省级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9个。全市医院病床7920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位7.5张,与2所大型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如此丰富的地方医疗资源,能够为我院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积极与实习医院、养老机构沟通,与医院(企业)共同完善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及时检查、总结和表彰优秀实习带教老师和实习生。每学期定期召开实训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实习单位意见,总结和交流经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每年召开供需见面会及校企合作洽谈会,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3. 建立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

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整合不同资源,使双方在资源、技术、管理相互渗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4.组织护理技能大赛

为促进护理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检验学生实战操作技能,制定护理技能大赛选拔、训练方案及奖励办法,组织师生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将大赛取得的经验应用于日常教学,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5. 开展社会服务

以护理实训基地为平台,充分利用我校的人才、信息、实训条件等优势,为养老机构、临床护士岗位培训、技能大赛培训、护士礼仪培训、岗前培训、老年护理员、护理继续教育等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护理专业在攀枝花市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四)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大教学科研力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研教改和科研项目,开展以中西医结合、康复养生为主的科研,力争到2020年期间成功申报4-5个省、市级教研教改和重大科研项目。每年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培训、调查等合作项目不少于2项。

(五)创新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涵,完善我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以我院医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为载体,结合“救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爱心义诊”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培养我校学生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良好医风医德。

2. 推进素质拓展及职业精神的阵地建设。

加强暑期社会实践、“五一二”护士节系列活动等宣传阵地建设,培养汇通文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3.大力推进学生对口高职动员及全方位指导

使每年学生的考入人数和考取率逐步上升,并以对口高职考试工作引导学风建设,促进学校学风教风的根本好转。

四、专业建设的进程及预期目标

1. 第一阶段(2016年~2018年)

1建立和完善由学校、行业、医院组成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做好调研及反馈调整工作。

2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3)调整和完善实训室,补充和优化实训内容,规范教学文档和管理制度。

4初步完成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网络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5派送2名年轻教师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6聘请行业优秀专家来校授课;专业带头人国外考察学习,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性会议;加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专职实习带教专业教师。

7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办法。

8)扩大实践基地,充实实习内容;规范毕业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考核体系,扩大实习基地数量及规模,继续加强与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在实践教学、实习生培养以及医学生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当地养老机构加强合作。

9)完成核心课程教学视频的网络化建设。全面完成多媒体资源库,实行网络化教学与管理。

10)骨干教师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专职实习带教教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并加强培训。鼓励骨干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11)按照“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满足功能、科学实用”的基本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参与完成护理教学、实训场所的规划设计工作;坚持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现代化校园的建设理念,保障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训场所、生均学生宿舍能及时适应学校事业发展,满足教学、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

2.第二阶段(2019年~2020年)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并付诸实施。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完成。

3)实训实习条件基本改善。形成较为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广泛应用,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完成。

5)成功申报4-5个省、市级教研教改和重大科研项目。每年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培训、调查等合作项目不少于2项。校企合作制度基本完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6)师资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得到整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7)实训实习耗材补贴能满足实验实训项目的完成。

8)检查和总结项目实施情况,迎接验收。

总之,护理专业将以创建省级特色专业”为目标,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坚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全力推进并实施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及“护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护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大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实、做精、做强,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科学、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师资队伍合理、教学资源丰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力争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真正实现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护理专业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造就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护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 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圆满完成...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 三、专业建设相关情况(一)专...
  热点文章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攀枝花学院西苑校区  电话:0812-2276611  校长信箱:1429670197@qq.com  邮编:617000